榮獲獎項 本書簡介 作者簡介 東年推薦序 袁勁梅自序 精選文摘 部落客推薦

 

.2003年「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中篇首獎
.2010年入圍首屆「郁達夫小說獎」
.2009年茅臺杯《人民文學》獎
.2010年茅臺杯《小說選刊》獎
.2004、2006、2008年「北京文學排行榜」

 

 

【本書特色】

 

◎【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舉辦26年來,最有可能成為「世界級的華文作家」出現! 

 

◎以感性、精確、幽默、悲憫的小說家之眼,書寫中國文化的時代巨著!

 

◎把悲劇用喜劇的語言講出來,將單純的家族史映照出犀利幽默的反思!

 

◎天生的小說家 + 細察中西文化鋪陳深厚底蘊! 

袁勁梅走訪考察美國一百多個小鎮,在細緻的「知彼」工作後,終於寫出客觀又充滿生命力的「知己」小說!

 

◎袁勁梅寫出中國人性,也寫出純人性。在寫「人性」的小說裡,畫出幾張清晰的「文化臉」!

 

  「文化不是抹在臉上的粉子,是人性下面的東西。講吃喝是人性,可講到劃拳和行酒令就是文化了;講上床是人性,可講到在喊床的時候叫『挨千刀的』就是文化了;講愛情是人性,可講到『東邊日出西邊雨』就是文化了。」

  「在我還時常出入於我奶奶的廁所和劇院的時候,上流、下流在那中國的局戲裡是分得很清楚的。為什麼要分得這樣清,一是因為中國那齣戲的戲局是根據『與人奮鬥,其樂無窮』的哲學設的,二是因為中國的政治家像中醫,從一代代先人帝王治國的經驗中收集出無數『鬥』的法子,一一拿來試。人多,人窮,『鬥』就成瞭解決社會問題、控制社會權力的一劑藥方。

  我和我奶奶一起看戲多了,我奶奶還教了我幾條看戲的法子。她說:『人年輕的時候都在演戲,演戲的時候,就跳不出那個戲局,到老了就愛看戲,看戲的時候,還是跳不出那個戲局。人在戲局裡,好壞都由戲局定了。啥時候人演戲、看戲的時候,都時時知道那不過是個戲局,人就真會看戲了。雖是這個理,就是怕人做不到。』」──袁勁梅,《忠臣逆子》

 

>top

 

忠臣逆子

書名:忠臣逆子 作者:袁勁梅

出版社:聯合文學 定價:380元 

 

【購買本書】

博客來誠品金石堂聯經TAZZE

 

 

中國人就是有病!

 

一部小說,足以寫盡一整座中國。
2010年版的《喜福會》,細讀一個中國家族如何度衡整個世界。

 

  「〈忠臣逆子〉中戴家的崩潰瓦解,我看是遑遑如《紅樓夢》的賈家。在《紅樓夢》的結尾中,賈寶玉光頭赤腳,披一領大紅猩毯在雪地向父親拜別,出家去了,極其苦楚;戴家小姐則乾脆認賠,更加入世,寫了〈忠臣逆子〉來開示一種無比的寬容和睿智。」──東年

 

 

一個古老的民族,不惜代價尋找出路的故事。
對也好,錯也好,重要的是他們在尋找。

 

戴家人在中國的歷史中活著,
走到哪也擺不脫一條長長的影子,
這個影子叫「中國文化」。
從曾爺爺的辛亥革命,
到戴家大小姐走出國門,
後一代人革前一代人的命,
都以為自己走的是條新路,
卻不知道那「革命」本身就不是什麼好果子。

 

〈忠臣逆子〉

辛亥革命,爺爺剪去棺材裡前清忠臣曾爺爺的辮子;共產革命,爸爸一夥人又革了爺爺那一撥國民黨的命;實業改革,戴家小姐替爸爸回絕入黨機會就火化了他的屍體。後一代人革前一代人的命,套句媽媽的遺言:你懂個屁!

 

〈羅坎村〉

七個牌坊,代表了倫理綱常;祠堂後豬場,是公正判案的會場,連豬都可以訓練成兵;直到農村文化被經濟槓桿狠甩出去,豬場幼兒出國去才發現,中國人無論走到哪都脫離不了這個「羅坎式」,你也只能喊著:他娘的,怎麼天下的農民都玩一個把戲?

 

〈九九歸原〉

一群農民,組成浩浩蕩蕩的大軍,像范進中舉挺進西洋城去,學著洋人的方式活,可是文化像空氣,陋習成習慣,怎麼學都是東施效顰,因為,我們的文化基因帶著病,娘胎裡帶來的,那德行,怎麼學習、修補都不可能變得了,要說,只能是:他媽害的!

 

〈老康的哲學〉

中國人說《孫子兵法》兵不厭詐,酌情撒謊,階級是存在的必要;西式教育講求萬物平等,遵守公式做自己。中西衝突,來自於中國千年的等級制,中國男人留了洋,吃再多的洋飯也比不上紅燒肉,天天就耳邊叨唸著:什麼都好,就不是我親自玩出來的。

 

〈明天有多遠〉

一個故事,從曾爺爺,一直講到曾孫子,戴家大小姐與兒子戴小觀攜手回了鄉。二十年的經濟發 達,卻仍然是個《官場現形記》,前人狂風掃蕩,後人承接陋習,百年不變,媽媽的遺言又套上了:進去時是美人,出來就變成兔子!

 

>top

 

 

袁勁梅

袁勁梅

 

學者,作家。美國克瑞頓大學(Creighton University)哲學教授,美國哲學協會亞洲哲學和亞洲哲學家委員會委員。在海內外發表過大量散文、詩歌、小說及哲學論文。曾多次獲「漢新文學」小說,散文首獎。作品〈忠臣逆子〉獲2003年聯合文學獎新人獎中篇首獎、登上2004年北京文學排行榜;〈一步三回頭〉獲2005年《僑報》紀實文學獎。中篇小說〈羅坎村〉在大陸獲2008 北京文學排行榜、2009 茅臺杯《人民文學》獎、2010茅臺杯《小說選刊》獎 ;〈九九歸原〉登上2006年北京文學排行榜;〈老康的哲學〉入圍2010年《江南》首屆郁達夫小說獎(待選)。出版小說集《月過女牆》一本(2004)、邏輯專著一本(2010)。哲學論文曾獲傅.查爾斯基金會優秀論文獎。

 

 

【媒體專訪】

 

袁勁梅《忠臣逆子》 笑罵寫家族史

2010-08-15 中國時報 【林欣誼/台北-美國愛丁堡羅鎮電話採訪】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0,5251,110513x112010081500271,00.html

 

在最新小說集《忠臣逆子》中,旅美中國作家袁勁梅用一種混合了嬉笑怒罵的詼諧語調,寫她那「一代革掉一代命」的家族史:「我的曾爺爺是前清忠臣,到死都沒剪辮子;我爺爺跟著同盟會造前清的反,後來成了剝削階級的國民黨;我爺爺死了,我奶奶戴上了地主的帽子,我爸爸就跟她畫清界線。我兒子還沒等我死,就開始叛逆。他說:『這是美國,你要逼我寫漢字,我就訴你。』」

《忠臣逆子》收錄了《忠臣逆子》、《羅坎村》等五篇中篇系列之作,從戴家的祖爺爺寫到祖孫子,從上一代家族的崩潰瓦解,寫到下一代在美國經歷西方文化的衝擊,她筆下出身大家族的「戴家大小姐」幾乎就是她自己的化身。

袁勁梅表示,當初寫家族題材原是想給兒子看,「那時他還小,我曾逼他學中文,後來就放棄了。現在他剛大學畢業,反而自己去學中文,我想幾年後,他應該就能看懂我的小說。」

來自家族源源不絕的故事,成了袁勁梅創作的動力,不過她解釋許多情節仍是編造的,比如她從未見過自己的曾祖父、祖父,但祖父確實是辛亥革命志士、忠貞國民黨員,還把家中錢財都捐給抗日隊伍,最後被共產黨槍斃;父親則當著家人的面燒掉家裡所有的地契,跟隨共產黨革命,與母親結為革命伴侶,在南京生下了她與弟弟。

袁勁梅自己的經歷,也曲折得彷彿一齣戲劇,她的父母都是知識分子,成長階段讀的書都是母親給的,她一路從魯迅、錢鍾書讀到張愛玲,但印象最深的卻是童話,讀過《小木偶歷險記》不下千萬遍,十三歲在中學老師鼓勵下在雜誌發表詩作。

文革期間讀完中學後,她因家庭成分不好被分配到馬桶工廠作馬桶,文革結束恢復高考後,她便考進大學哲學系,畢業後在大學裡教書。

六四天安門事件後,她因為不照學校規定寫檢討報告,被扣除教師工資,一九九二年,她便決定拋開荒唐的婚姻,帶著剛出生沒多久的兒子隻身出國。

走上作家之路,袁勁梅特別珍重與台灣的淵源,二○○三年她以《忠臣逆子》獲得台灣的聯合小說新人獎,「就像在我眼前打開一扇門,肯定我可以寫。」目前她在美國克瑞頓大學當哲學教授,一手寫論文、一手寫小說。

在美定居近廿年,袁勁梅描述西方就像一池水,中國是另一池水,「以西方文化作參照系,看中國文化,如同一條跳出池塘的魚,反而看得更清楚。」

她強調雖然居住在美國,但不想被歸類為「海外作家」,她自信地說:「我認為作家不該以地域來區分為海外、國內,對我來說,只有好的、認真的、和不認真的作家吧。」

 

>top

 

 

 

天生的小說家

 

北京豆瓣讀書網說袁勁梅出身大家族,曾祖父是前清戍邊功臣,祖父是辛亥革命志士,父親是著名生物教授。若真,則這背景和〈忠臣逆子〉中的戴家小姐相似。前教育部長吳京,是她的表哥。

......

 

我第一次在二○○三年「聯合文學新人獎」中篇小說決審作品中讀到這篇小說,雖然字裡行間多的是頑笑或自嘲,我還是能夠深深感受到作者對人性的悲憫;這和詩人雪萊讀《堂‧吉訶德》,說「這個悲劇讓人淚水中帶著微笑」的感受,我想當是相似的。事實上,我後來也知道她每年總會帶美國學生去大陸的窮鄉僻壤,做旅遊和戶外教學。
   
袁勁梅當是在評審紀錄中,讀到我的善意;我對於這位可能的戴家小姐,確實也很同情,當然我非常欣賞她的寫作潛力。二○○三年,我那時在聯經出版公司擔任副總經理兼〈歷史月刊〉總編輯,就請她為月刊系列撰寫〈美國小鎮文化〉,鼓勵她既然離開故土可以寫成美國作家,如此就得好好認識美國;美國畢竟不是電視或電影上的五光十色和膚淺,何況她任教的大學所在還有法、英和印地安文化。我這樣建議是不希望她終究會像大部分的華裔作家,寫盡故國材料後,隨波逐流,在現代或後現代的形式中泡沫化(我們文學界常在跨科際的借用中把思想削足適履成形式)。我當然知道她訪問過一些美國小鎮,但是在本書她的自序中讀到她走訪了一百多個小鎮,讓我非常吃驚;美國小鎮間不像台灣的人居聚落多是櫛比鱗次,其間距遼遠開闊多有詩人艾蜜莉所見的荒蕪,或者隨時可能跑出小說家福克那筆下的熊。至於在〈羅坎村〉那樣比較中、美文化、人性以及農民的性格,而且能夠生動有趣的寫出美國小鎮的人物和生活,是她自己的天份。

因為忙,我很少給人家出書寫推薦序;為袁勁梅寫,因為她表示自己是在「聯合文學新人獎」中獲得鼓勵和自信,而能開始在大陸投稿,且即連獲殊榮。所以,我特地寫來讚美「聯合文學新人獎」,但是,袁勁梅確實也有特別值得讓人欣賞和學習的,因此,我也以為非寫不可。

 

閱讀全文....more

 

>top

 

 

 

本來我並不能肯定我可以寫小說。二○○三年「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中篇小說獎」告訴我:你可以!這個「可以」,在我眼前打開了一扇門,門牌叫:「可能性」。我心惴不安,又無比興奮地走進去。一路都感到《聯合文學》的文學前輩們對「新人」的扶持和指導。這種長久的扶持與指導,在多年之後,讓我認識到「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的意義不僅是對「新人」說一聲:來吧,你可以走進文學殿堂,而是把一棵偶然從地裡長出來的橡樹芽兒澆灌成橡樹。我就是那個非常運氣的橡樹芽兒。   

在這幾年裡,二○○三年「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評委東年老師指導我幹了一件大事:研究美國文化,從最基礎的美國小鎮研究起。一次又一次我覺得沒啥可研究的了,東年老師又給我指出一個新的方向。一走進去,果然又是柳暗花明。在走訪了一百多個小鎮之後,我覺得,我對西方文明可以說話了。   

故事有各種各樣的寫法,我選擇了寫中國;中國事,中國人,中國文化。西方文化是一池水,中國文化是另一池水。以西方文化作參照系,看中國文化,如同一條跳出池塘的魚,回頭一看,自己待慣了的池塘原來只是幾個池塘中的一個,並不是唯一的一個。那裡的生活到底是怎麼回事?出了池塘反而看得更清楚。這本書裡的故事都是站在池塘外面寫出來。中國古話叫:知己知彼。沒有東年老師叫我做的,細緻的「知彼」工作,我寫不出好的「知己」小說。    

我的二○○三年得獎中篇〈忠臣逆子〉開了一個頭。下面的幾個故事都是從這裡開始,以東西文化比較的手法寫下去的。〈忠臣逆子〉從一個家族——戴家——的變遷史,看中國百年一次次革命的近代史。從曾爺爺的辛亥革命,到戴家大小姐走出國門,後一代人革前一代人的命,都以為自己走的是條新路,卻不知道那「革命」本身就不是什麼好果子。用暴力奪來的權力,只能用暴力來維持。把悲劇用喜劇的語言講出來,是戴家大小姐對家族史作的反思。   

人當然有純人性,但把一個家族放到中國歷史中去了,寫作就自然從「純人性」轉成了寫「中國人性」。人,可以是社會人,社會人依然是人,這是我想寫的人性。從這個中篇開始,故事的枝椏就向各個方向長出來。戴家人在中國的歷史中活著,走到哪也擺不脫一條長長的影子,這個影子叫「中國文化」。中國的歷史,中國的故事,中國的現代,都是這個文化的海洋裡翻起的波瀾。若在寫「人性」的小說裡,不能畫出幾張文化臉,其實,就根本沒有什麼好寫的。文化不是抹在臉上的粉子,是人性下面的東西。講吃喝是人性,可講到劃拳和行酒令就是文化了;講上床是人性,可講到在喊床的時候叫「挨千刀的」就是文化了;講愛情是人性,可講到「東邊日出西邊雨」就是文化了。

 

閱讀全文....more

 

>top

 

 

 

〈忠臣逆子〉.引子

 

我的曾爺爺是前清的忠臣。我爸爸說他到死都沒有剪辮子。前清皇帝在江浙給過他一塊大大的封地,因為他打俄毛子有功。他大半輩子都在新疆的中俄邊界上過了,死後,新疆的邊民還給他做了一個衣冠塚。沒想到我爺爺卻在他和俄毛子憨戰不已的時候,暗地裡娶了個大腳的塔基克斯坦女人。把那女人穿上漢裝,乘著黑夜溜回江浙去了。那個女人就是我奶奶。我奶奶一輩子不識漢字,一雙大腳東藏西藏,一直藏到解放。腳是解放了,卻帶上了一個地主的帽子。那時候,我爺爺已經給槍斃,因為他先跟著同盟會造前清的反,後就成了剝削階級國民黨,並且至死也不知罪。我爺爺臨死的時候說了一句話:「上對得起國,下對得起民。惟一對不起的是我那前清忠臣的爹爹。他死後入棺之前,我還硬給他把辮子剪了。忤逆,忤逆。」

我爺爺死了,地主的帽子得有人戴,於是我奶奶就帶上了。我奶奶戴上了地主的帽子,我爸爸就跟她劃清界線了。我爸爸跟我奶奶劃清界線的時候還沒有我。那時我爸爸正在追我媽。我媽是共產黨。我長到半大的時候,我爸爸解釋說:「當年要是不跟你奶奶劃清界線,恐怕就沒有你了。」這話兒我總是記著,一想起來,就覺得好像我和我奶奶勢不兩立。其實,我和我奶奶很親,見到她的時候,她講老故事給我聽,做糖油餅給我吃。真與我勢不兩立的倒是我媽。我媽說:「你們這代人沒救了。你們活著幹什麼呀?連信仰都沒有。看你爸爸,跟剝削家庭劃清界線,兩袖清風,勤勤懇懇地給共產黨教書,爭取了一輩子,什麼民主黨派都不入,還非要入共產黨。這叫信仰!」聽起來讓人覺得,那「信仰」就像我曾爺爺的辮子一樣珍貴。

我爸爸到死沒入成共產黨。死後,他所在轄的黨支部問我和我弟弟,要不要申請追認。因為那個支部的書記倒期貨,把一個N大學生物系的所有科研經費都挪用了,家底兒全部造光,系裡窮得連給我爸爸開追悼會的錢都沒有,於是想用個「追認黨員」來安慰一下家屬。我匆匆地從美國趕回來奔喪,想也沒想就拒絕了。我說:「人都死了,追認管屁用?!」但是,過了很久之後,我反倒後悔得不行,這感覺就像我爺爺後悔在我曾爺爺死後剪了他的辮子一樣。我奶奶有一回評論過這剪辮子的事。她說:「他喜歡那個辮子,他跟那個辮子過了一輩子,你就讓他帶著走嘛。不管那辮子好不好,他這輩子都和那辮子織在一起了。你硬不讓他帶走,那不是忤逆是什麼?!」我爸爸終於死於一個「非黨員」,而我又拒絕了讓他入了黨再火化。這和我爺爺剪我曾爺爺的辮子一樣性質。忤逆。

我兒子還沒等我死,就開始叛逆。他說:「這是美國,你要逼我寫漢字,我就訴你。」他的一個同學的中國老爸爸逼兒子讀書,被兒子打了一頓。老爸爸打電話叫警察,警察一來,卻把老爸爸抓起來關了兩天。理由是虐待兒童。這樣想來,我兒子必定也是個忤逆子孫。在我死後,他不定也會剪了我的「辮子」,按著他的喜好將我葬在什麼洋教會的墓地裡。如果我珍惜我的「辮子」的話,我必得早早在「辮子」上留下「勿剪」的遺囑。於是,我起了一個心,就是想研究為什麼我們家族會有這一段段忠逆演義史,搞清楚我到底想在什麼東西上留下「勿剪」的遺囑……

 

 

 

〈忠臣逆子〉‧我奶奶不識漢字

 

我爺爺娶我奶奶,在我們的家族中是聞名的逸事。我爺爺喜歡我奶奶據說是因為我奶奶不識漢字,從沒讀過「香九齡,能溫席」,更不知道《孝經》、《烈女傳》;跟男人親熱,亦不扭捏作態;一雙大腳跳起舞來,直踢踏得男人心蹦亂跳。我爺爺帶著我奶奶回到江浙我曾爺爺置下的大宅院裡。宅院是沿著山崖修建的幾十進青磚瓦房,無數個門樓亭角,枝枝椏椏插在十幾畝終年翠綠的修竹之間,青磚綠竹簇擁著一個高高的大門樓,門樓上有一塊大紅門匾。門匾上的字我奶奶不認得。進了門樓,迎面是一壁青石,青石上刻著的紅字家訓,我奶奶也不認得。後來,我奶奶被漢化了許多,終於記住了如何說那門匾和青石上的字。她告訴我,匾上寫的是「英烈五世,忠傑同堂」。她還告訴我,青石上的家訓是:「洞察天地,唯忠、孝、仁、義、信立於其間。」並解釋說:「匾說的是:忠傑英烈,死的活的五世都擠在一個洞裡。青石上寫的是:從洞裡看天看地,只看到忠、孝、仁、義、信一個個凶神惡煞地站在那裡。」我對我奶奶的解釋很滿意。這樣的解釋足以讓一個七八歲的小孩子懂得自己的醜惡家史。那時候正是「文化大革命」,我的共產黨員的媽媽和黨外布爾什維克的爸爸通通受這段醜惡家史的牽連坐牢挨整。反正大家都黑到了一塊兒,所以我就時不時地被送到我的地主奶奶那裡。我奶奶講的傳奇家史便傳給我了。

我奶奶說:「要說老家的那些老房子是個洞,這話兒很對。那大宅院左一條曲徑,右一個月門,彎彎繞繞,就跟個山洞一樣。一大家子都擠在裡面。誰也不敢往洞外看。誰都不知道新疆還有個戈壁灘,站在沙漠上看天看地,看到的可不是什麼『忠、孝、仁、義、信』。看到的是一匹鋪天蓋地的黃布,那『黃布』是活的,有生命。那『黃布』起伏翻動,哪是『忠、孝、仁、義、信』能鎮住的?」她歎口氣,繼續說:「可惜呀,你們戴家的人除了你爺爺,誰也不信我的話。」

我奶奶想讓我相信她的話,她像我翻石頭捉蛐蛐一樣,把那大宅院裡的故事翻出來講,向我證明凶神惡煞的『忠、孝、仁、義、信』鎮不住大黃布一樣的生命翻動。
戴家的大宅院裡其實並不真住著忠臣烈士。我曾爺爺長年在邊關打仗,大宅院裡就「同堂」著一些拐彎抹角的親戚。我曾爺爺香火不旺,只有兩個兒子。我爺爺是長子。我叔爺爺小小年紀就被送到日本去學醫,他的品行比我爺爺有過之而無不及。家裡從小給他娶了個眉清目秀的童養媳,留在「五世同堂」的大宅院裡等著他回來,他卻只當沒這回事,自己跟診所裡的一個女護士在上海結了婚,既不去新疆,也不回江浙。中年之後成了名,跑去給汪精衛當了禦醫,根本不管什麼「忠孝節義」,從不回鄉下老家。可憐那個童養媳,自從光屁股的時候見過丈夫一面,就日日等著沒有希望的明天。還有左一雙右一雙七姑姑八爺爺的眼睛盯著她不得失節。

 

閱讀全文....more

 

>top

 

 

 

 

安雪麗◎《忠臣逆子》—─哲學詩人的中國詠歎調

 

第一次看到有人這樣寫中國,一寫就是中國百年近代史。

作者袁勁梅,運用筆下的戴氏一族,生動描述出歷經動盪的中國人,如何泰然處於世。而這條千年古文化的臍帶如何在中國近代革命的拉扯下,分裂、變形、開花,再蛻變成新型態的中國人。

作者藉由書中主角,旅美哲學教授戴博士的女性之眼,無懼的站在歷史的洪流中,以獨到幽默的眼光,剖析滿清當官防禦疆土的曾祖父、支持民國革命成功的祖父、提倡共產主義被發配邊疆也甘之如飴的父親大人,還有從共產轉向資產的她這代,以及她兩歲就在美國長大的中國新生代。洋洋灑灑五代文人的心情,劃破的正是中國百年近代史。

回首千年中國知識份子,為仕途考科舉可是上下一條心。但放眼中國近百年這五代知識份子,酸甜苦辣分別已是五樣情。

首篇〈忠臣逆子〉一開始就打破家國倫理。故事開宗明義寫得就是滿清為官的曾祖父、國民黨祖父和共產黨父親的糾葛。夾雜在上一代下一代間,歷史轉換太快,是時代的忠臣,轉眼就成為家族的逆子。這個時代太特別,價值觀隨時會被顛覆,連忠孝也難兩全。

作者袁勁梅的筆,熱辣辣的點出這時代的矛盾。這矛盾,不僅止於文人,還包括男人和女人。主角戴教授,身為介於文革與開放這代的旅美中國人,還是個離過婚的中國女人,如何帶著自己的幼子,獨立在美國生活、戀愛,並周旋於中國人的學術圈中?這一代的中國新女性,步伐是解放小腳後的大跳躍。

閱讀全文....more

 

 

 

昂望卓瑪◎是忠臣,也是逆子

 

《忠臣逆子》,乍看書名,我的腦海裡就有一堆問號:為什麼忠臣和逆子要擺在一起?他們是什麼關係?自古忠臣和逆子不會是一掛的,他們怎麼掛在一塊兒了……?這些問題,促使我一拿到書,就沉進去了戴家大小姐的世界裡。

隨著戴家大小姐的情情愛愛,我一下反思自己,一下又不由得跟著叫罵「這就是中國人的死德性!」而在深刻嚴肅刻薄的探討中國人性之餘,又驚豔於阮勁梅對景色的描寫:短短數字卻勾勒出濃濃的氛圍;正以為這本書就是這個調調時,一句俏皮的對白、一段自以為是的推論、一個巧妙絕倫的比喻,又讓人禁不住噗哧笑出聲。

閱讀全文....more

 


 

牛仔三號◎不中不西的臍帶-《忠臣逆子》讀後感

 

我無意打廣告,這是我七月份的讀書報告而已,可是我很想打廣告,因為我很喜歡這本書。

閱讀小組寄來厚厚一疊A4紙張,把原先指定讀本《叛逃》換掉了。當我翻開這疊不能說是書的紙堆,充其量稱作列印稿的文章,因是初稿尚未校正,錯誤難免。剛開始時這些錯別字不時地卡著我的閱讀的速度,本欲拿著筆來抓蟲(bugs),卻沒料到筆走之際,腦中的風景已經隨著劇情開展,跟著第一人稱的敘述口吻,故事一個接著一個的緊湊堆疊又環環相扣,竟是欲罷不能的吸引力。

全書以敘述戴家為主軸,戴家大小姐就是第一人稱。這書名的『忠』字在故事中,演成一個少了『誠』字的階級觀念的說法;而這逆子,人人都有份。

閱讀全文....more

 

 

 

顏玲◎忠臣逆子:顯微鏡下的世界

 

袁勁梅用極其諷刺的口吻烘托出中與西、新與舊之間不同的思潮,她刻意融入情節裡的對白讓故事生色不少,讀者如我,也從行文中解讀到美式的中國幽默,莞爾不已。

流動的光陰潮汐出時代巨浪,故事裡戴家的文明備受潮流趨勢所考驗,如同古老中國的封建與鎖國,被八國聯軍帶來的衝擊不得不解放,而歷史上幾經改朝換代的縮影,就像《忠臣逆子》書中的幾番戲謔,自娛也娛人。

閱讀全文....more

 

 

 

庭楓◎一代反一代的結構暴力──《忠臣逆子》

 

第一次拿到未出版的試讀書很興奮,它甚至是初稿還印在A4紙上的文字,一張張的紙是書籍的前身,文字內的能量卻絲毫不減,甚至多了一種質樸、還有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勇氣。
作者袁勁梅為中國旅美作家,於二零零三年獲第十七屆聯合文學中篇小說首獎。以家族歷史為背景,寫出家中五代的的反叛史,一代反叛一代,打著革命的旗子,每一代都是忠臣,每一代也都是逆子。

這篇心得,其實我想了很久,因為小說的背景與我相處的年代不同,我無法體會書中所說的革命情感,讓我想起先前讀白先勇先生的《台北人》時,也有些許這種感覺,但因為那個時代背景是國民政府撤軍來台,學校的歷史課甚至國文課都曾上過,多少有點熟悉,可這本忠臣逆子中,描寫的有革命軍、有共產份子、有保皇派、有革新派等等,不僅派別不同,生活習慣等也都不太一樣,讓我對這篇心得愣在電腦前,每每打了幾字又再刪除,遲遲無法動筆。

《忠臣逆子》以家族歷史的黨派不同,寫出相處中的淚與笑,每一代為了自己的政黨,都是忠臣,都誓死效忠,甚至面對愛情、親人,也都是黨派至上,我無法想像在台灣這種民主的時代,共產限制思想的方式是如何生活,又為何有人如此強悍的捍衛它,甚至死後也希望是組織的一份子。而每一個下一代都說要革命,認為自己走的是條新路,即使成為「逆子」也在所不惜,就是這樣的「結構暴力」形成一連串的悲劇。

閱讀全文....more

 

 

 

月落孤雲◎剪不掉的辮子:讀《忠臣逆子》

 

袁勁梅對我來說是相當陌生的作家她的小說集《忠臣逆子》如果在書店看到書名大概是我不太會碰的類型讀了內文卻發現這本書好看到讓人發抖能把中國人變而不變的「親緣關係網寫得那麼驚心又打到人心坎裡,讓這本以家族變遷史,寫中國文化革命未完的系列故事,兼具反思性與可讀性。

本書收錄<忠臣逆子>、<羅坎村>、<九九歸原>、<老康的哲學>、<明天有多遠>五個中篇,各自獨立又成一系列。由〈忠臣逆子〉領頭,寫戴家每代人皆透過剪上一代的辮子試圖遠離漢文明秩序的禁錮,前往更好的明天。但信仰由忠君王、國民黨、共產黨、實業到市場經濟,汰舊換新不斷,明天卻未真的到來。反而每代人的人生皆因信仰堅實,也因信仰受難。這種似進還退、變而未變的歷史波折,貫穿全書,又在其他篇小說有不同的推展。作者以西方文化為參照座標,回頭反思中國文化求變過程中,始終深具影響力的傳統質素,如對親緣關係網絡和等級制的依賴、農業社會的思維模式等,如何形塑外新內舊的中國人,點出五四以來雖然中國人不斷借鑒西方,走向現代化、工業化的道路,但因民族自身根深柢固的帶病基因,時代風尚翻來覆去多少輪後,「中國反封建的道路卻仍未走完

閱讀全文....more

 

>top

 

【更多閱讀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