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期選載
作者
【編輯室報告】
美好悠長
許悔之
【背德的理由】
1.請你耐心聽我
蔡詩萍
【深度話題】
只有書,永遠不是敵人──台灣政治明星閱讀大調查
吳典蓉
【為台灣寫筆記】
茶香童年
 
【詩】
我是哥雅
李敏勇譯作
有一座海
陳義芝
茶香童年
◎向陽
 


 1.

 春日,清明後,穀雨前,春茶採收期既到,一畦畦茶園綠遍整座山谷,採茶人手腳俐落地摘採茶葉,人語笑聲抖落茶樹之間,陽光從鳳凰山頭淌下來,駐腳於尚未蒸騰盡淨的水珠上。這波採茶期要在穀雨之前結束,採收的茶葉就是春茶,也稱為「雨前茶」。
 從清明到穀雨這半個月內,整座凍頂山上,清淡的茶香浮游空氣之中,甚且咬住了地表。三四百來,這土地,就是烏龍茶的家,茶樹在這裡立定腳根,把海拔才六百到一千兩百公尺的小山站成了名山。
 西側山腳下,橫臥麒麟潭,潭水源自鳳凰山,經年不涸,約13公頃面積,湖水洸洋,多年來就是農民灌溉田地的水湖,舊名「大水堀」,大水聚堀,清波粼粼,既是茶園活水,也是凍頂照顏的妝鏡。農閒之際,上有竹筏,可以撐長蒿,過水潭。早年潭邊山坡多為雜作林,七○年代凍頂茶馳名之後,雜作一夕換裝為茶樹,從潭邊一路攻往老茶群聚的凍頂山頭。這大水之堀,讓位在中部中央山脈山群中的凍頂更加明亮,足以睥睨其他茶鄉。

 2.

 我的老家就在凍頂山頭。這個以出產「凍頂烏龍茶」聞名的茶村,不以村名,行政區劃只是鹿谷鄉彰雅村底下的凍頂巷;但以巷名則又小覷了,茶園連綿,站滿了整座台地,聚落人家,則隱身於田畝之中,完全典型的台灣農村模樣,山路陡峭,蜿蜒而上,放眼是聳立的鳳凰山系,長年白雲優游,薄霧繚繞,天高眼闊,自非台北櫛比建築夾縫下的巷弄可比。
 凍頂的居民以林、蘇兩姓為多,林家窩於裡側,蘇家踞於外緣,三四百年來耕作於此,生息於此,左鄰右舍,五代相識,多為親屬,凍頂茶尚未馳名之前,農作主要是茶葉與稻米,他們日出作,日落息,單純樸素;等到凍頂烏龍受到歡迎之後,茶價大漲,收入頓多,農舍翻新,道路拓寬,出入有轎車代步,生活大有進境。
 老家雖在凍頂,我卻不生於凍頂,父親才是。我的父親林助,排行林家老五,日治時期的凍頂還是荒陬,茶種於三四百年前由福建武夷山移植而來,但產於中部山村,銷路大不如文山包種,好茶無法營生,因此作田﹝種田﹞作山﹝種竹林或其他樹林﹞就成為主要的農務。父親成年後到步程半小時的廣興村他堂叔家中當長工,學會簡單會計,受到賞識,擔任貨運行會計,不久之後娶了集集鎮的母親余素賢,建立小家庭於廣興村中正路十六號。
 一九五五年五月,我來到人間,凍頂山就在家門之前,抬頭見凍頂,因此,我從小認定自己是凍頂人,對於每每籠罩著一層薄霧的凍頂山有著理所當然的家的感覺。從我有記憶起,父親開了一家小店,店名就叫「凍頂茶行」,於是廣興的家和凍頂的老家就連結起來了,那是五六○年代之交。
 我還記得,當年父親如何親手繪製凍頂茶行的看板、擺設,精心為茶葉罐子繪圖。在他手下,麒麟潭、綠油油的茶園、採茶姑娘、青翠山谷,還有潭邊鹿爸爸、鹿媽媽、跟隨鹿孩子,都繪上茶罐,標注「台灣茗茶」,頗有鐵罐一只裝好茶的氣概。我童年時,常常端看茶罐,彷彿那就是凍頂老家,罐上鐫著父親對生地的驕傲和光榮感。
 開設於五六○年代之交的凍頂茶行,應是當年台灣第一家凍頂茶「專賣店」吧,最少我這樣認為。茶葉,都由父親的親兄弟,或兄嫂、弟婦一袋一袋從山上用扁擔擔下來,他們長年下田,臉色黧黑,筋脈可見,手腳粗壯,總帶著憨厚的笑容,赤著腳下山來到我家;母親邊與他們聊天,邊檢視茶葉,燒水試茶。這時店裡面便瀰漫著撲鼻茶香,香味彷如花開,逐漸沁入鼻中,有著甜美與舒適的嗅感。母親試茶時,臉上的笑容特別好看,金黃的茶湯,從細瘦的茶嘴汩汩流入杯裡,這兩者都如金泉入谷,讓幼時的我感到美麗。
 新茶有新茶的香氣,陳年老茶則醇厚有餘味。大約每隔一段時間,母親會將店裡收藏的陳年茶取出烘焙,時間多在午後,有時則是夜裡。陳年茶葉的香氣與新茶不同,新茶撲鼻,陳年茶香則低迴,香氣在烘乾機規律的攪動下,一陣一陣緩緩翻湧開來,先是鼻子聞到,再是皮膚被觸摸的感覺,最後則縈繞於樑柱之間,久久不肯散去。我的童年,就在這一爿小茶行中伴著金黃的茶湯,清香的茶氣度過。

3.

 我上小學時,還打赤腳,這是六○年代鄉村兒童的共同標誌,可見當時台灣的經濟狀況,因此,這爿小店也無法支應家庭開銷,父母親窮則變,謄出右壁店面,販賣書籍與學生文具用品,於是左店面賣茶、右店面賣書,茶香書香,兩相侵浸、彼此競爭的局面,從此開始。放學回家以及假日,我喜歡倒一杯茶,找一本書,坐在店裡打發時間,這使我從小養成讀雜書的習慣,不分適齡不適齡,從《東周列國誌》、《水滸傳》看到瓊瑤的《窗外》、金杏枝的《一樹梨花壓海棠》、禹其民《籃球情人夢》,從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多夫》讀到朱自清、徐志摩,最後連《情書尺牘》、《珠算學習》、《三民主義》、《六法全書》也不放過;雜誌則從《皇冠》、《作品》、《文壇》、《學生科學》看到《今日世界》、《文星》、《文化旗》……,反正書在架上,人在架下,讀完一本算一本,直到國中把這一壁的書讀完為止。
 賣茶、賣書,還是不夠,為了增加收入,父母親又向郵政局申請郵政代辦處,凍頂茶行的店門口正式掛起了綠色郵箱,店裡賣起了花花綠綠的郵票,印象最深的是常用的單色印刷莒光樓,後來彩色郵票印行,我開始集郵,集郵冊當然也由家中販賣的書櫃裡取得。
 接著,父母親連公賣局的菸酒牌也申請了,於是擺文具的玻璃櫃上多了擺香菸的小玻璃櫃,擺茶葉的展示架中米酒、高粱、紹興也廁身於茶罐之旁。茶、酒、香菸、書籍、文具、郵票,在這家名為「凍頂茶行」的店裡,一應俱全,除了柴、米、油、鹽、醬、醋,還需我和弟弟到隔壁去買以外,這茶葉行簡直成了小村的大雜貨舖子。
……
(節錄)

209
 
208
 
207
 
206
 
205
 
204
 
202
 
201
 
200期紀念
 
199
 
198
 
197
 
196高行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