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期選載
作者
【編輯室報告】
四月,是溫柔的月份
許悔之
【閱讀女人】膚淺美學

粉底形上學

張小虹
【北京味兒】京派文學素描
汪曾祺的小說寫作
林斤瀾
【特載】 莎士比亞在台北
從《哈姆雷特》中一位簡單的角色說起
童偉格
【食家列傳】
中國四大廚神傳奇
朱振藩
【小說】
決定的瞬間
朱 勤
【如果我們倒立看書】
日蝕
野島•J
粉底形上學
◎張小虹
 

 「比自然更自然」便是上粉底的第一個後現代弔詭。

 梳妝打扮是理解形上學的最佳入門。
 
哲學的第一堂課,該從上粉底開始。
 
粉底要怎麼上?以粉底液為例,傳統的方式是先在雙頰、額頭、鼻與下巴處各點上一點,用指腹或海綿以畫圈方式往四周推勻,仔細一點的再把兩手搓熱,輕輕按壓毛孔較明顯部位,讓粉底更服貼牢固。
 
粉底是彩妝的「基礎」,粉底上的好,妝才畫的好。粉底英文foundation,來自拉丁字源fundus,就是基底、根柢,強調最基本、最本質的部份。而上粉底的訣竅正在輕、薄、透,像是在臉上創造另一層會呼吸、會透氣的自然肌膚,但又要比自然肌膚來得更自然、更完美。
 
「比自然更自然」便是上粉底的第一個後現代弔詭。「自然膚色」是晚近粉底進化論的最新美學標準,追求粉底的透明亮度與自然光澤。但表面上的粉自然,卻是精雕細琢的文化產物,極致人工化造成的極致自然化,充滿各種光學原理與生化產品的高科技修辭。
 
「自然膚色」讓我們分不清楚「無妝」(makeless)是上了妝還是沒上妝,分不清楚「自然妝」是自然沒上妝,還是上了妝的自然?甚麼是臉的終結、妝的起始?粉底真正的「基礎」是臉之「上」的粉,還是滲入融化在臉之「內」的粉?如果沒有「基礎」的形上學必然面臨崩潰瓦解,那沒有「基礎」的粉底到底還是不是粉底呢?

 1.粉底的「厚度描繪」

 當代文化人類學有一個流行的術語叫「厚度描繪」(thick description),指在跨文化的接觸中,能有足夠的敏感度去了解歷史時間沉澱累積、展現在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密實度。而敷在臉上的粉底也是有「厚度」的,也是可以去「描繪」的。
 
有一種「厚度」是最可怕的錯誤示範,把粉底像油漆一樣塗刷在臉上,讓臉變成僵硬的「粉牆」或透不過氣的白色「假面」。但有另一種「厚度」卻是解構「深度形上學」的最佳推演,因為這種「厚度」會像大衛變魔術一樣,讓「基礎」消失。

 問題:粉底到底有多厚?
 
答案:粉底有多薄就有多厚。

 問題:粉底到底有多薄?
 
答案:粉底有多厚就有多薄。

 如果這一問一答不是禪語機鋒,也不是無俚頭腦筋急轉彎的話,那就讓我們抽絲剝繭地分析一下粉底的「厚」與「薄」。粉底的「厚」與「薄」不是二元對一,粉底的「厚」是一種極「薄」,而這種極「薄」又是由好多層的極「薄」所累積出來的「厚」。如果更精細更講究地追根究柢,粉底之下,往往還有日語所謂的「下地」,亦即妝前修護霜、飾底乳、妝底露、隔離霜或遮瑕膏等(油性肌膚者還可在T字部位用爽膚收斂水控制皮脂分泌)。「下地」是比粉底更接近皮膚表面的層層粉底、「下地」是粉底的粉底。
 
如果粉底之下有粉底,那粉底之上當然也還是有粉底。通常在定(底)妝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在「下地」之上、粉底之上,再上密粉。需要補妝時,密粉之上還要再上隨身攜帶的粉餅。粉底的「厚」是粉的層層堆疊,粉底的「薄」是粉的層層融合,粉底之底是一種浮動、置換與衍異,既分且合的你儂我儂。
 
粉底遂讓「底」作為一種確切固定的概念變為不可能。

 2.無底之底是為粉底

 但更叫人驚心動魄的是,粉底也讓「臉」作為一種確切固定的概念變為不可能。
 
沒有臉是無法上妝的,如果粉底是上彩妝的「基礎」,那「臉」就是上粉底的「基礎」。但作為基礎下的基礎的「臉」究竟有多基礎?甚麼是「臉」與「粉底」的楚河漢界呢?
 
傳統認為粉底乃是臉部皮膚的最後一層保養,也是臉部彩妝的第一層底妝,介於臉部保養與臉部彩妝之間的粉底,到底算是保養還是彩妝?過去有人習慣把隔離霜當成保養,把遮瑕膏當成底妝,或是把修護霜當成保養,把粉底液當成底妝。而新一波的「化妝保養品」則是標榜化妝品即保養品,擦在臉部「基」膚之上的修飾凝露,可以含有維他命B5與維他命E的成份,可以增加細胞能量、促進新陳代謝,可以抗氧化,可以保溼。過去女人擔心化妝品傷害皮膚,造成臉部肌膚的色素沉澱,現在保養品化的化妝品,則標榜深層護理、強效保養,既防曬又美白,既保溼又透明。
換言之,真正上得好的粉底是無底的,粉底要能化、能透、能依著臉部肌膚的溫度經由毛孔滲入表層皮膚,化有形於無形。只有在上粉底的時候,我們才一次又一次深切體會皮膚本身的滲透性(porosity),可以把粉底吃進去,讓粉底「內化」成皮膚,也可以把粉底吐出來,浮在表面,像長時間後的大面積脫妝。粉底可以讓女人花容月貌,粉底也可以讓女人花容失色。
 
因此好的粉底,不僅要在顏色上與膚色完美融合無間,更要有超佳的「親膚性」。粉底與臉部皮膚的一家親,有消極與積極的意義。消極來說,粉底要能水嫩服貼、觸感輕柔,蜜粉的超微粒子要能強力附著,長時間透明清爽。積極來說,粉底還須進一步改善皮膚本身的油脂分泌,用收斂水控油,或是內含矽石成份以吸油。
 
於是在「臉」的基礎之上,我們小心翼翼地「打底」,粉底乃是「臉」的再創造,臉上的另一張臉,皮膚上的另一層皮膚。但臉與臉之間、皮膚與皮膚之間又不是可以像剝洋蔥一樣層層撕開。洋蔥的層次可以分離,而粉底「厚度」之內的層次不可分離,就像粉底與臉之間的層次一樣,早已你儂我儂,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
 
形上學的層次分明,讓底層與上層,讓結構與裝飾,讓深度與表面,讓本質與表相的分際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上面的不會塌陷到下面,裡面的不會穿透到表面。而上粉底就是和稀泥,粉底會融化、會剝落、會滲入皮膚、會沉澱色素,粉底會上天會下地,粉底會讓臉的邊界從此變得模糊不清。哲學的形上學根深柢固,但粉底的形上學卻是一層一層往上疊,一層一層往下滲,讓粉底既在臉之上又在臉之內,既有底又無底。
 
無用之用是為大用,無底之底是為粉底。

 

221
 
220
 
219
 
218
 
217
 

216
 
215
 
214
 
213
 
212
 
211
 
210
 
209
 
208
 
207
 
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