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八期選載
作者
【編輯室報告】
有些感覺是不能說的
許悔之
【美麗時光】聯合文學邁入二十週年的回顧與展望﹝卷十三、十四﹞

穿越時光的泛音

郝譽翔
【專輯】ㄑㄧㄠˊ電影囉!

You got the fucking trouble!

戴立忍
【百葉窗】

 是啊,對於一個年輕人而言,時間不就是最大的資產嗎?好像永遠花費不完,不會走到盡頭似的。在這個專輯裡,收錄了駱以軍、袁哲生、蔡素芬、紀大偉、賴香吟、林明謙、鍾文音、章緣、黃國峻和我的作品。袁哲生在以「我」作為第一人稱的小說〈父親的輪廓裡〉,是這樣寫的:「國三那年,是我生命中的第一個難關;當時,在我不覺生命有何可喜的腦筋裡,的確曾經生起過自殺的念頭。我不知道父親是否經歷過聯考的壓力,不過,在那沒完沒了的一年裡,的確只有父親曾經察覺到我想死的念頭。」而這篇短短的小說,以後來父親失蹤,繼而突然車禍身亡告終,在結尾處袁哲生寫道:「我的眼前又恢復成一片黑暗。我坐在床沿,緊握雙拳,心中重又燃起了一股想死的念頭。」就在同期「跨世紀青年小說家」專輯裡,黃國峻的小說〈泛音〉則是這樣寫的:「關於那件他大概沒有辦法再去寫的樂曲;每當他一想拿出來寫,就覺得沒有辦法寫完的樂曲。他沒有勇氣去看它走向哪樣的結尾。這件荒廢下來的曲譜,一定會打消讀懂它的人的盛情,不必了,不會有人從這片衰殘中生得什麼信念的,不會的,即使是他最親信的人。」
 一首沒有辦法寫完的樂曲,無由誕生的信念。被凌亂棄置在五線譜上的孤單音符,突然間失去了彼此的聯繫,失去了勇氣,也失了去重心,而寂寞地懸浮在半空中。懸浮在時間與時間中的,看不見的縫隙。
 請原諒我必須大段地引用他們的作品,因為在寫這樣一篇回顧一九九六到九八年《聯合文學》的文章時,除了憑藉他們寫下的文字,我不知要如何才能夠再回到那個時空,那個已然煙消雲散,不能夠再親眼目睹的場景,逝去的年華。關於勇氣,希望,關於說故事的衝動,有話不得不想要對人訴說,而透過這一本每個月固定發行一次的,被裝訂在一起的薄薄紙頁,黑色的鉛印文字,然後謙卑地跟隨在前輩大師們縱橫議論之後,在那裡不死心地,甚至帶點不安地小聲小聲地反覆說著的言語。
 被風吹散了而模糊掉的細碎的耳語。耳語。被凝結、被埋葬在時光的巨石當中。但是我站在二○○四年的夏天,執起刀剉,雕刻時光,當生活中的雜質都一一剝落之後,那些耳語卻又會清晰地浮現出來。真誠而不加修飾。它們才是時光中不死的魂魄。
 然而,我畢竟還是無法用一種美麗、溫馨、平順的心情去回顧。我試圖要以最客觀中性的筆調,去完成這一篇文章,卻又屢次不能夠控制自己的筆端,它忍不住要洩漏,這些年來生命所對我們開得巨大的玩笑。那好像是在目睹一個年輕的生命,好不容易告別了懵懂的青春,就像是堂吉珂德一樣,終於整裝待發,向這個世界出發了,我們自信滿滿,將要帶回來一整皮囊的神奇歷險故事,尋找浪漫的騎士精神,重回一個美好的黃金年代。但事實上,置身在鐵器時代的我們,卻注定只是一個愁容滿面的騎士罷了,路程才開始走沒幾步呢,劍已折損,馬也瘸了,而且發現:根本就沒有什麼神奇的歷險可說,這一切不過是可笑的幻想罷了。
 最後,我想用黃國峻〈泛音〉的一段文字,來作為這篇情緒不穩的文章結尾。這段話如同穿越時光而來的私密的鼓勵,無形的相互打氣。他說:「非要有信心不可,相信自己足以真實地使想像力從它們之間達到彼處,那兒是另一群人,他們這一類人不同於其他人,就像醫院裡的人,和醫院之外的完全不同。在他們身上似乎有著一個倉庫,那兒有專供他們擺放那些私下自己抱得緊緊的、但見到人就收起來的東西的空間。」

 

237
 
236
 
235
 
234
 
233
 
232
 
231
 
230
 
229
 
228
 
227
 
226
 
225
 
224
 
223
 
222
 
221
 
220
 
219
 
218
 
217
 

216
 
215
 
214
 
213
 
212
 
211
 
210
 
209
 
208
 
207
 
206
 
     
     
nt color="#669933" size="-3">216  
215
 
214
 
213
 
212
 
211
 
210
 
209
 
208
 
207
 
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