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鎮醫生的一天
|
◎劉梓潔
|
|
想像中的精神療養院
造訪之前,不免對這座有個小說家院長的療養院有諸多想像──是《挪威的森林》裡直子住的那個位於京都近郊深山空清靜寂的「阿美寮」療養院;還是《維若妮卡想不開》裡那個無論你正常不正常只要想逃避現實都可以住進去的「唯樂地」療養院;或是電影《女孩向前走》裡,充滿暴力晦暗祕密卻也充滿嬉皮叛逆精神的女子療養院;或是電影《記得我愛你》裡一堆失憶病友輪流搞笑而溫馨明亮的「松鼠」療養院──結果,都不是。
小說家院長
公車穿過較熱鬧的三峽老街,停在三峽巴士總站,走過一段不算長的冷清街道,穿過高速公路底下的隧道,一棟不甚起眼的樓房,牆上寫著「靜養醫院」。一雙深邃如鷹而充滿警戒的眼睛隔著門上的鐵柵欄探問著我們,說明來意後,高聳堅固的鐵門拉開──穿著長白袍的院長輕鬆地與病人們在庭院抽菸聊天──他是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第一屆短篇首獎得主、出過一本短篇小說集《沒卵頭家》的王湘琦。從民國八十三年起,王湘琦到此擔任院長,每天與這裡五十一床的病人相處,至今十一年。
院中風景
寒流天的療養院,顯得有些荒涼淒清,不過由庭院內植著的羊蹄甲、印度橡膠、樟樹看來,陽光灑落時該是一幅蓊鬱景象。步道旁擺著一排盆栽,幾朵橘黃的小花迎風搖曳,王湘琦說,那是病人從種子開始培養的向日葵。庭院中間的涼亭,是每天早上九點放影片、下午唱卡拉OK的病友交誼廳,庭院清掃工作都由病人輪流負責。
等待中的遊戲
庭院旁是一片水泥地,兩邊放了兩個籃球框,王湘琦卻驕傲地說,這是我們的「壘球場」。社團,是三峽靜養醫院為培養病人生活技能與團體意識而設立的制度,目前有桌球、壘球、編輯、棋藝、美工等社團,其中以壘球社最讓王湘琦自豪。「壘球對精神病人是很好的訓練運動,因為它是一個Waiting
Game,節奏慢、需要耐心,可以培養病人的專注持續力,也可以激發自閉退縮病人的團隊精神。」王湘琦說,「我們的壘球在籃球場打,已經打了五年,因為場地特殊,如果打到樹上掉下來還是算有效球,可以繼續打;若打出圍牆的,就算全壘打,可以獲頒五十元獎金!」王湘琦一邊生動解說一邊做了個揮棒姿勢,我們彷彿看見一顆壘球飛過,越過樹梢與圍牆,十餘年的投入,王湘琦確實在這塊園地內打了一記漂亮的全壘打。
瘋子≠傻子
王湘琦說,二十多年前,療養院仍被當作「庇護所」,把病人當動物一樣關,直到十幾年前,社區精神醫療的觀念由英國引入,療養院的功能變成幫助病人改善生活品質、發揮殘餘功能的地方。「瘋子並不等於傻子哦!」王湘琦笑說,自己下象棋的技藝已不算太差,但是院內的好幾個病人都可輕易將他擊敗!門診間外,貼著「醫療人性化、作業效率化、環境藝術化」的海報,即是由美工社的病人所繪製;院長室裡,壘球計分板、壘球棒、放映的DVD隨興擺放,似乎說著這是一個醫師與病人不分彼此的地方,「越把他們當人看,他們會越來越正常。」王湘琦語重心長地說。
阿里布達的故事
帶著兩篇王湘琦最新小說〈阿里布達的落日〉與〈抗爭協奏曲〉而來,當然是想聽聽這位重新拾筆的醫生作家對寫作的心得。「真的是上次你們來找我之後,才又開始寫的!」坐在診療室的椅子上,王湘琦說,原本自己封筆不寫,是想把充實生活、在生活中品味作為人生優先目標,不過對於文學創作的喜愛,仍是隱隱藏在心中,「我有個能力,就是即使不寫,我的頭腦還是經常在構思的,我能在開車、散步、吃飯時,分出一點心神來想故事,而不出亂子。」王湘琦的太太是中學老師、兩個女兒都還在念書,家人作息正常,所以晚上十點半之後,便是他完整的創作時空,兩篇小說各花了兩、三個禮拜。「這兩篇小說表面上看來都是跟療養院有點相關的故事,但其實我是想表達台灣現狀的集體亂象。」王湘琦說,如〈抗爭協奏曲〉利用一則小鎮簡單的抗爭事件,從紛亂的場面與草草化解的結局,來看「抗爭」這項活動本質的荒唐。
此時此地的小說
「我不是學文學出身,對寫作有兩點堅持,就是不寫無病呻吟、不寫風花雪月。」王湘琦說,自己的性格,對人情、國家、社會周遭都長期保持高度興趣,不過這些東西若直接寫出來,就會好像政黨文宣,所以他也特別要求小說的形式經營,「希望大家讀了能哈哈大笑,但心裡還有點東西萌動。」談到閱讀,王湘琦說,由於近年對中國古董陶瓷、文房古物產生極大興趣,所以不但收藏,也一邊讀著中國經典文學,診療桌旁,即有一本久經翻閱的《古文觀止》。而現代文學雖然近年讀得少,但對於王禎和、黃春明兩位作家,是「不但欽佩也不得不承認受他們影響的」,王湘琦說,儘管現在文學流派與評論歸類這麼多,他最推崇的還是現實主義文學,他激動而有力地陳述著:「現實主義文學是很勇敢面對人民的痛苦、勇敢、希望的文學,勇敢寫下Here
and Now!」
卸下白袍之後
Here and Now,此時此地。此時此地我們與王湘琦再度站在療養院的庭院裡,看著天色漸黑,氣溫又降了幾度,王湘琦抽完一支菸,將菸捻熄在牆角他與菸友病人用來當菸灰缸的八寶粥空罐裡。卸下白袍,王湘琦換上運動外套、戴上鴨舌帽,離去時,關心熱絡又帶一絲醫師訓誡的語氣,對當班的門房病人說:「你啊,菸呷卡少勒!」
這是療養院院長王湘琦的一天。從療養院下班後,他將到三峽老街上的古董店撫撫看看,讀讀書,接著開車上北二高,回到汐止家裡陪伴家人。想必,在每日往返的車流中,小說家王湘琦必又有些故事萌動了吧。

|
|
|
 |
254
|
|
 |
253
|
|
 |
252
|
|
 |
251
|
|
 |
250
|
|
 |
249
|
|
 |
248
|
|
 |
247
|
|
 |
246
|
|
 |
245
|
|
 |
244
|
|
 |
243
|
|
 |
242
|
|
 |
241
|
|
 |
240
|
|
 |
239
|
|
 |
238
|
|
 |
237
|
|
 |
236
|
|
 |
235
|
|
 |
234
|
|
 |
233
|
|
 |
232
|
|
 |
231
|
|
 |
230
|
|
 |
229
|
|
 |
228
|
|
 |
227
|
|
 |
226
|
|
 |
225
|
|
 |
224
|
|
 |
223
|
|
 |
222
|
|
 |
221
|
|
 |
220
|
|
 |
219
|
|
 |
218
|
|
 |
217
|
|

|
216
|
|
 |
215
|
|
 |
214
|
|
 |
213
|
|
 |
212
|
|
 |
211
|
|
 |
210
|
|
 |
209
|
|
 |
208
|
|
 |
207
|
|
 |
206
|
|
|